欢迎光临江南体育登录入口

办公电话:0592-2980333

产品中心

金庸生前多张珍贵照片、手稿首次公开!浙江文学馆今日开馆迎来重磅大展打卡攻略收好

来源:江南体育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3-12-23 01:38:20
A-A+
内容详情

  作为一个时代的神话,金庸被称为“文坛圣侠”,是武侠小说作家界的“武林泰斗”。

  浙江文学馆今天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开馆之际就为大家送出一份大礼,推出“侠之大者 百年金庸”纪念特展,今年刚好也是金庸逝世五周年纪念。

  1955年2月8日,当查良镛第一次将“镛”字拆成“金庸”为笔名,在香港《新晚报》写下《书剑恩仇录》第一个字时,江湖上就多了一位侠客——金庸。

  先生椽笔一挥,撇捺如刀,刀剑入梦,江湖之上,多少侠义肝胆在文字间流淌,几番回味,总觉文字太轻,写得下江湖侠义,藏不住家国情怀,和那一缕悠远绵长的江南情谊。

  世人爱金庸、读金庸、念金庸,感叹先生大闹一场的传奇人生。小说家、专栏随笔作家、影评家、电影编剧……每一个笔名及其著作,新闻时事评论家、《明报》创始人、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的港方召集人……每一重身份的叠加,或许才能看到金庸先生“笔的斗士”的风骨全貌。

  “江湖一梦”背后的家园故事,有书香悠远,有战乱纷飞,那个赤手空拳南去的青年,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用笑傲江湖的心态,成长为了一名真正的大侠。

  金庸1959年在香港创办《明报》,出版报纸、杂志及书籍,1993年退休。1955年开始从事武侠小说创作,处女作《书剑恩仇录》发表后即一鸣惊人,至1972年最后一部《鹿鼎记》,先后出版15部武侠小说。

  金庸的武侠小说传承了中国文学“感时忧国”的历史意识,在虚拟的江湖世界中描写了人性,构建了当代通俗小说的新时空。他以小说为载体,连合了上下数千年的民族精神。从中原到边陲、进大漠、上草原,在名山与大川之间,倾诉着家国情怀和肝胆柔情。金庸的小说及据此改编的影视剧,创造了中国文学文化的一个“超级神话”,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侠之大者 百年金庸”纪念特展,有关金庸生平和成就的各类展品逐一呈现,手稿、珍藏版图书、珍贵照片……近500平方米的展厅,是金庸先生一生赤子丹心的生动缩影。

  本次展览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省作家协会、嘉兴市委宣传部、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文学馆、海宁市委宣传部、海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海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海宁市金庸学术研究会、金庸故居、金庸书院协办,广州市朗声图书有限公司支持。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创造的武侠世界,是数代武侠迷心中最美好的回忆。不论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部曲,还是《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于海宁,在海宁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中学毕业后前往上海,并于1948年受派到香港,1955年以笔名“金庸”开始武侠小说创作。自出版以来,金庸武侠小说一直畅销不衰,正应了那句“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2003年10月,金庸先生在参观徐志摩故居时,提笔写下“七十年后再访舅氏旧居”留念

  1994年4月,金庸在杭州大学金庸著作展览现场与陈立(右一)老校长、郑造桓(左一)书记、张金山(左二)亲切交谈(浙江大学档案馆提供)

  1989年5月,《明报》创刊30周年报庆聚餐会上,金庸和沈宝新(后排左一)向员工祝酒(金庸故居提供)

  纵观金庸一生,武侠小说作家只是其众多身份中的一个。金庸自1946年进入《东南日报》担任翻译记者开始自己的新闻事业。1947年,他受聘入上海《大公报》,次年被派驻到香港,并于1959年创立《明报》。小说家、专栏随笔作家、影评家、电影编剧、新闻时事评论家、《明报》创始人、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的港方召集人……一个个笔名的切换,一重重身份的叠加,或许才能完整地看到金庸先生的风骨全貌。

  据海宁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许玲祎介绍,“此次展览在前期进行了细致的筹备,有幸收集到大量资料。经过争取,此次有多件珍贵照片将首次对外公开。”

  本次展览通过“心系故乡桑梓情”、“妙笔江湖书传奇”、“铁肩道义铸风骨”、“归来仍是少年心”四个主题展区,展示了金庸的事业发展、小说创作历程及其作品对流行文化的影响等。

  自《书剑恩仇录》启程,到《鹿鼎记》结束,十七载光阴笔耕不辍,十五部经典久负盛名,无论从文学史的角度,还是武侠文学创作历史的视角来看,都是一场壮丽的冒险。

  金庸武侠小说给我们留下太多的回忆,形成了连载版、修订版以及新修版等不同版本。

  本次展出的小说版本种类非常之多,无论是最早的报刊连载本,还是广为流传的内地三联版,以及目前授权的广州朗声版,包括英文版、法文版、日文版等外文版都能在这里看到。

  其中由香港明河社出版的《金庸作品集》是第一次以合集形式面世,另有首版仅发行300套的仿古宣纸线装本作品集版本也在其列。

  此外,《天龙八部》的珍贵手稿以及金庸在文化和学术领域的各类奖杯、聘书,六次回家乡海宁的珍贵照片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此次展陈内容较为完整地展现了金庸一生历程及其作品,同时也是首次将金庸与海宁的珍贵资料呈现在海宁以外的展馆中。

  近年来,金庸武侠小说的数字化阅读产品、周边文创及多元改编作品不断涌现,有声书、漫画、绘画、手游等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视听阅读体验和互动参与感。为了让观众能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沉浸式观展,更好地了解金庸生平,展厅内特别打造了融合阅读板块,内设朗声百听融合阅读空间,以及两套朗声版的金庸小说,可供大家免费听阅。

  “侠之大者 百年金庸”纪念特展免费向公众开放。你们可以免费预约观展,参与现场拍照打卡的观众还能在省文学馆一楼服务台,免费领取一套限量定制的明信片哟!

  对于众多金庸迷来说,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好消息,明年三月,在金庸先生百年诞辰之际,金庸的家乡浙江海宁还将推出系列活动。届时,金庸故居、金庸书院也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各地金庸粉丝。

  浙江文学馆是规模仅次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国内单体文学馆建筑,定位为集文献保存、文学产业基地、展览、资料档案于一体的综合省级文学场馆。

  今天浙江文学馆的开馆,同时意味着“四馆一中心”的之江文化中心,已全面向公众开放!

  这里有着全国首个文学数字体验厅,利用大数据科技让你与浙江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文学大咖相遇。

  尤其推荐中小学生一定一定要来逛一逛,唐诗宋词里的经典场景、语文课本里的名场面.....来这里,简直就是鲜活的教材,分分钟让你走进语文课本!

  鲁迅里的《故乡》、郁达夫的《迟桂花》、戴望舒的《雨巷》、茅盾的《春蚕》、苏轼的《念奴娇》、李清照的《浣溪沙》、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真的,很多背不下来的词,记不住的名家,也许来文学馆逛逛,很快就刻在脑子里啦。

  浙江文学馆展陈面积7002平方米,以“文学点亮人生”为主题,共设9个展厅(含6个主题展厅和3个临展厅)。

  浙江文学馆(院)长程士庆介绍,浙江文学馆最大的亮点,也许并不是依靠文学藏品实物的展陈,而是通过文学作品经典场景呈现,使观众、读者身临其境,让浙江文学馆“立”起来。

  在浙江文学馆,可在鲁迅的旗帜下以笔为刃、以墨为锋,“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也可与金庸一起驰骋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浙江文学馆还将不定期开设文学脱口秀,展示古代诗路装置,更有经典作品场景的戏剧还原。面向公众,“周周有讲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展览”。

  浙江古代文学史展厅分为上下两个空间。下层空间以年代为线索,讲述浙江的文学发展历史。每个区域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展现对应时代的文风、文人及文学作品。

  在近现代历史变革的动荡中,浙江作家将文化基因发扬光大,推动了中国文学的新旧转换。以鲁迅、茅盾两位文坛巨擘为代表,浙江现代文坛涌现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作家,铸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半壁江山。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当代文学承续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优良历史传统,为文化强省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文学能量。

  他们登上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舞台,引领了中国新文学发展的潮流,也印证了“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半部在浙江”的说法,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辉煌历史。

  比如,“引领潮流”重点展示了浙江现代文坛出现的两位巨擘:鲁迅和茅盾。通过展示鲁迅与故乡的事迹、著译年表、相关作品和译本,以及茅盾的成长历程、生平事迹、作品手稿等内容,再现了他们在现代文学领域作出的卓越历史贡献。

  又比如,“大家方针”以群像的形式展示以郁达夫、徐志摩、戴望舒、施蛰存、艾青、夏衍、丰子恺、梁实秋、穆旦、徐訏、朱生豪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学大家的非凡创作成就。他们宛若灿烂的星辰,闪烁在现代文学天空,在所有的领域都显示创造活力,引领现代文学发展潮流。

  宋韵浙江经典作品场景展厅分为 “寓情理”“寄桃源”和“绘世情”三个篇章。

  展厅以宋代与浙江相关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为表现内容,以宋代经典绘画作为视觉表现方式,体现宋韵之美。

  三个板块内容分别表现典雅敦厚的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美学、寄情于山水的理想情怀和丰富多元的市民生活。

  采用沉浸式影像空间、当代艺术装置作品和文学作品对应展示等方式,分别展示鲁迅作品中的故乡、茅盾以《春蚕》为代表的 “农村三部曲”、 郁达夫的《迟桂花》、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经典作品的场景。

  在这里,你可以邂逅浙江现代作家经典作品中的体验场景:鲁迅与绍兴乌篷船、百草园,茅盾与江南民俗风情,郁达夫与富春江水,戴望舒与杭州幽深小巷,艾青与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透过—张张作家名片和纷繁的文学意象,呈现出独特的浙江地域人文景观,让您直观地感受到20世纪浙江社会风云的变幻和风土人情的魅力,体会到书写时代变革精神的思想和艺术激情。

  首先让我们走进鲁迅笔下的“故乡”。绍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点,鲁迅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他书写的绍兴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空间,更是一个寓意深厚的文化场域。我们营造了一幕幕生动的故乡场景,带您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领略鲁迅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对“新的生活”的美好向往。在转角处,我们通过故乡的乌篷船、儿时伙伴、创作背后的故事等内容,生动地诠释了《故乡》的文学内涵。您还可以在旁边的小窗口观看鲁迅相关的影片。

  随后映入眼帘的是郁达夫的《迟桂花》的场景体验空间。桂花不仅是《迟桂花》中的文学意象,也是杭州的市花,深受广大市民热爱。您可以在此感受到小说表现出的对作为“自我”存在的“人”及其心灵世界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抒发。

  接下来进入的是诗意空间,这里集中展示了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雨巷》用象征手法表达出对“人”的“理想”生活和对“美”的热烈追求;艾青则选择“土地”“太阳”等意象,凝聚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表达对光明的执着追求,我们将再现艾青笔下的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让您感受到他对祖国大地和人民的深情表达。

  最后映入眼帘的是《春蚕》主题场景体验空间,这里集中展示了《春蚕》文本解读、《农村三部曲》:从现代世界看中国以及希望之蚕三部分内容。

  浙江文学馆文学数字应用体验展厅作为落户浙江文学馆的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的展示窗口,是基于智慧场馆和文学大数据平台的数字化展厅。

  展厅设“文学是什么”“文学在当下的意义”“百年后的文学是怎样”三个主题展区,通过多样化的数据展示和展项设置,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视角解读文学数据,在文学与观众间建立层层链接。

  位于浙江文学馆四楼的数字体验厅作为全国首个文学数字体验厅,其中所有的展项内容均依托于庞大的文学数据,并通过大数据中台保持随时更新。

  很多人对文学最早的接触和最深刻的印象,往往来自于语文教科书。这里有《示儿》里壮志未酬的慨叹,有《背影》里对父亲的深情记忆,有《故乡》里挽留不住的乡愁……这些课文不仅教会了我们语文知识,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更预告了很多不期而至的人生境遇。它们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引导着我们走向成熟和智慧。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在这里,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邀请您参与“您最难忘的课文”投票,您的选择将会丰富这一展项,让更多人了解到不同人心中最难忘的课文,共同回味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经典之作。

  数字体验空间的亮点,就在于这幅基于《浙江通志·文学志》制作的数字长卷,以历史为经、艺术为纬,以文学为魂、数字为形,呈现浙江文学悠悠历史。通过联通文学大数据中台,这幅长卷实现了与时俱进、实时更新,为您呈现浙江文学继往开来、蒸蒸日上的精彩篇章。

  “后之览者,亦将之有感于斯文”。当年王羲之的感慨,像是一则文学预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年岁不同、阅历深浅,对文学的感触也会各有差异。在“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展项,联通文学大数据中台,以年岁为线,勾连出同一年龄不同作家、同一作家不同年龄的代表作品、经典金句。您能够正常的看到不同年龄段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变化,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思考和感悟。

  浙江儿童文学在中国儿童文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儿童文学空间是落户浙江文学馆的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的展示窗口,呈现一个可沉浸、可体验、可探索的儿童文学场域。

  展厅分主题形象、故事世界、文学阶梯三大区域,展示童话寓言、诗歌散文、小说漫画、科幻科普等浙江儿童文学优秀作品。从“眼、耳、鼻、身、意”五感出发,设置展示形式,让儿童文学可感、可触,更加真实生动。

  说起儿童文学,就必须提到浙江在中国儿童文学界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体系建构的原点,是从浙江开始的,浙江是最早提出‘儿童本位’这个现代儿童文学概念的策源地之一。”文艺报副总编、知名文学批评家刘颋评价。

  放眼当下,每届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上,先后留下了田地、李建树、冰波、谢华、王晓明、孙建江、赵海虹、汤汤、孙玉虎等浙江作家的名字。

  其中,不乏像冰波、谢华、汤汤这样的全国文坛领军人物、创作力旺盛的名家,也诞生出像孙玉虎、小河丁丁这样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70后、80后青年儿童文学作家。

咨询热线 0592-2980333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