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江南体育登录入口

办公电话:0592-2980333

产品中心

你是我翅膀下的风——相伴10年与《安徽青年报》的奇妙相遇

来源:江南体育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02-23 08:19:23
A-A+
内容详情

  编者按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我们携手走过青春,一些故事要慢慢来讲。《安徽青年报》采访报道过众多优秀的中学生,也刊登过很多中学生的优秀作品,记录和见证了他们青春之路上的成长。让我们倾听他们与《安徽青年报》的奇妙相遇,听他们讲述青春的初心与热爱。希望每一位中学生能从他们身上看到攀登与奋斗,有所启迪,也汲取执着向上的勇气与动力。

  日前,我接到《安徽青年报》邀约,希望我写写自己与报纸的故事。回首,突然觉得时光疾驰,最初在《安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距今已有10年,回顾过往与文学、与《安徽青年报》的奇妙相遇,我心怀温暖与感恩,也借此机会对自己的文学之路做一次简单总结。我想说:谢谢你,《安徽青年报》,你是我翅膀下的风!

  受家庭环境影响,我从小热爱阅读。在童年老屋里,我读着父亲为我订阅的少年文学类期刊。儿时的我认为,文学是一个童话与幻境的世界,与真实完全相反,是卡罗尔笔下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也像早晨的草叶上最清澈明净的露珠。

  开始写作是在上初中。迷惘反叛的青春,总爱与世界为敌。我将文学视为心灵战友,课余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莫泊桑、毛姆、雪莱、狄金森......我偏爱暗色基调,余华的《河边的错误》《世事如烟》,陈染的《纸片儿》,苏童的《黄雀记》......也许并没有完全读懂,但这些雨水一般的文字依然成为逃离现实世界的出口,成为通向内心的神秘小径,如毛姆说,“阅读是一座贴身携带的避难所”。阅读为我打下文字基础,倾诉的渴望使我站在13岁的窗前开始了我的写作,写一些忧郁的、稚嫩的小散文。也就是在这一段时期,我遇见了《安徽青年报》。

  2013年初,不满14周岁读八年级的我,第一次给《安徽青年报》投稿。那时,其实我心里是没有底的,因为看到报纸上刊登的更多是高中生作品。我的文章《追梦》刊登在2013年2月5日的第8版头条,令我惊讶而又满怀欣喜。在2月12日的报纸上,我又高兴地看到:我的作品被评为天翼电信优秀作品大赛的上周擂主,很快我收到寄来的纪念礼品。文字初次登报与获奖,给予我极大的鼓舞与信心,使我坚定脚步要走向文学。

  随后,我总是想尽办法收藏学校订阅的《安徽青年报》。我反复阅读“湛蓝的星空”栏目中的众多优秀作品,并按照栏目的要求尝试投稿。让我感到幸运的是:我的文章在2013年6月17日第7版刊登。我很感谢《安徽青年报》再一次给我展现自己的机会。《安徽青年报》犹如深邃的夜空,让我这颗小小的星辰闪现微光。2013年下半年,我参加报社举办的全省中学生游记写作大赛,我将游记散文《桃花流水觅诗魂》投到报社邮箱,稿子在12月2日登报。在后期的评选中,我的这篇游记获得此次大赛的第1名。不久之后,我收到报社寄来的1000元奖金汇款单——我最高的一笔稿酬。这张汇款单一直留存至今,对于一个敏感的、心怀文学梦想的孩子来说,这是文学之路启程。

  每个人的成长当中都有幽暗的时刻,“幽暗”有时源于外界,但更多还是源于自己青涩的心,像蛹变成蝶,这是所有少年都要经历的短暂而漫长的隧道,只是写作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此阶段也更加容易听见文学的声音。因为写作的本质是聆听内心,是不断探寻寂静的过程。我在13岁与《安徽青年报》相遇,在迷惘的青春,《安徽青年报》是一缕光芒,代表着希望与梦想。

  2014年夏天我前往歙县读书,古徽州深沉悠远的意境和厚重的文化渊源感染着我。青石板铺成的小巷,徽派建筑的飞檐黛瓦,墙面上的回形纹样,校园里古木的影子,一切都与戴望舒的《雨巷》相似。在安宁古朴氛围当中,我逐渐回归平稳,开始尝试小说的写作。短篇小说《星空》在《少年文艺》发表,《这个城市没有海》在《》发表,《流亡者》在《清明》发表。同年,我加入了安徽省作家协会,拥有了第一本自己的作品集《花开的声音》。写下的文字能被更多人阅读,让少年的我满怀欣喜,而这与《安徽青年报》的最初影响与鼓舞是分不开的。

  2015年,诗歌来到我的生命中。也许真的就像聂鲁达所写:“就是在那个年月/诗歌跑来找我/我不知道它来自何方/来自冬天还是来自河流/在猛烈的火焰或者返程的孤独中/它触到了我/而我,没有面孔”(聂鲁达《诗歌》)。我的诗歌与初中时的小散文一样忧郁抒情,看似平静的句子背后隐藏着16岁的少年思绪。

  2015年下半年,在接受《安徽青年报》记者正常采访时,当被问及我写诗的原因,我没过多思索,很自然地回答:“因为写诗时,就像自我世界中的王,能够统领内心。”在与朋友一般的交谈中,我和记者说,写诗显得有些另类。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记者当时指着校园角落里的一株四叶草说,其实能够保持独特已经十分幸运,就像这株不一样的小植物,它是被祝福的。这是一次完全属于精神层面的交流,除了文学与初冬清冽的空气,再无其他。同时我也明白,《安徽青年报》一直关注着我的成长,这份关怀对于我在文学上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汪艺:文学是生命中的一扇窗》刊登在2015年11月23日《安徽青年报》的头版头条。

  2016年,我的诗集《蓝》出版。17岁,我向往诗歌、远方,向往天空与海水的自由;又希望笔下的文字能够显现出冷静、理智与平和的特性,因此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命名为《蓝》。文学之旅中我遇见了很多引路之人,作家、诗人毕子祥、项丽敏老师为我的诗集作序,诗集出版后,诗人、学者童地轴老师为我写了诗歌评论。他们举起智者的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也使我知晓:文学,是永恒的生命课题。

  2016年以后我专注于诗歌写作,诗歌习作先后在《诗歌月刊》《上海诗人》《星星》《扬子江诗刊》《延河》等诗歌刊物发表;作为最年轻的学员参加了两届安徽新青年诗人改稿会和第八届安徽青年作家研修班,并成为中国诗歌协会会员,一些习作也多次获奖。我想,与外在世界相比,诗歌呈现的是更明确的内心之境。诗歌是言语的炼金术,也是内在的力量,是与本质的对话和对万物真相的探求。策兰、里尔克、兰波、弗罗斯特、特朗斯特罗姆、扎加耶夫斯基......他们化作星辰,给予紫水晶一般清醒的指引,使人不至于沦陷于世界当中。这些年来,我坚持诗歌写作,在诗歌中不断丢弃自我、找寻自我。

  对于我来说,文学始终是圣洁的,我保持最初对文学的敬畏之心,力求文字的明净。而我尚年轻,还有非常长的道路要走,还要续写未完的故事。

  回忆至此,我心怀感恩,并惊讶于故事的奇妙。最初的相遇恍若天使经过空旷的屋子,留下温暖明晰的光线。如今我依然喜欢阅读《安徽青年报 学生周刊》,《安徽青年报》伴随着我的成长已有10年。我在动荡不安的青春与文学、与《安徽青年报》相遇,由此开启文学之旅。一路走来,也遇见了很多同行的人,收获了不一样的启示,抵达更辽远广阔的精神空间,我的内心越来越笃定。阿尔贝 加缪说:“真实而不羁的灵魂终将相遇。”我相信并祈愿,自己还要在文学之路上走出很远,像那些鸟儿,全身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辉。感谢《安徽青年报》给予我勇气和力量,让我能够在文学的天空里飞翔。

  汪艺,1999年生,黄山市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诗歌月刊》《星星》《清明》《扬子江诗刊》等期刊,近年来在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50余万字。参加安徽省首届新青年诗人改稿会,第二届长三角青年诗人改稿会,第八届安徽青年作家研修班。出版个人诗集《蓝》。曾是安徽省作家协会年龄最小的会员,《安徽文学》《诗歌月刊》《上海诗人》《扬子江诗刊》《天津诗人》先后推出其个人专栏;在《清明》《少年文艺》等期刊发表短篇小说《弱肉》《流亡者》等。获安徽省金穗文学奖、冰心文学作品奖、中国曹植诗歌奖等。

咨询热线 0592-2980333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官方微信